“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”主论坛今天上午九点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。来自全球范围内的500多位行业顶级嘉宾齐聚在这里,交流技术、分享经验、研究问题、谋划发展。以下是部分演讲嘉宾的重磅观点:
国务院参事;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;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仇保兴
报告题目:《老旧小区绿色化改造——我国绿色建筑拓展的新领域》
新的时期,绿色建筑的发展正在从单体建筑到绿色建筑集群转型,从耐用、实用性向健康性、超低能耗和高端化转型,从居住功能向建筑健康、美观和更人性化转型。
我国城市现有400亿m2旧建筑中约有1/2必须进行抗震、节能、适老、节水等绿色化改造,产生约15万亿的新投资需求。以“绿色化改造”替代“棚户区改造”不仅节能减排,更能使百姓的生活更美好。
旧小区绿色改造的九大必备选项和八大拓展选项。
必备选项:建筑性能检测和加固——确保三十年寿命和基本抗震性能;外墙保温改造;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;建筑雨水收集;加装电梯适老改造;中水回用改造;供热计量改造;立体停车场;厨余垃圾处理与垃圾分类。
拓展选项:社区绿化和外墙绿化;增加社区对外通道;海绵社区整体设计改造;建筑外遮阳改造;厨房油烟集中过滤;楼宇间增加容积率;美化社区;基于节能减排绿色物业管理和智慧社区。
概括起来,对老旧小区的绿色化改造可采用编制“菜单式”的模式,加强旧小区整体改造规划,鼓励居民参与,启动示范项目,逐步推行。针对新需求,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规范。集成绿色,需要互联网和局域网进行各方面调控,使各种分布式绿色设施分布式发挥综合性效应。采取PPP模式,与物业管理创新模式相适应。加强政府推动力,加大节能减排补贴和大维修基金力度,这也就意味着绿色建筑供给侧改革大有作为。评定绿色旧住宅和旧小区改造星级标准,增强民众的参与感。
发展绿色建筑是为了当代人们生活的更好,也为了我们的下一代在这个地球上用有限的资源过更加绿色、更加富足、更加幸福的生活。
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 陈宜明
完善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。新版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已于201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,各省也建立了本辖区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,并且实现了和国家标准的有序衔接。
形成了运行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。2013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《绿色建筑行动方案》,随后各省制定出台了本省市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,明确了目标、任务和激励政策,形成了工作互动、配合良好的工作态势。
加强了人才队伍的储备和培养。包括咨询、设计、施工、物业管理和行政监督指导的人才队伍,这支队伍从十几年前的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几万人。
截止到2015年底,我国绿色建筑累计面积4.6亿平方米,数量达到3979个,在面积和数量上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10%以上。
未来集中力量做好两项工作:一是研究和建立绿色建筑理论体系,二是形成合力发展绿色建筑产业。
美国旧金山市建设局局长 John S. Rahaim
美国政府推动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的三大战略:高效、监管、激励。
旧金山经验: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,加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,积极进行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,鼓励使用可循环水,要求所有的建筑有绿色元素或者太阳能板,并且对建筑废弃物的监管和处理非常严格,旧金山80%的废物通过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。通过激励机制改变地区规划,科学选址,鼓励在交通比较好的地方建设高密度的建筑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要综合考虑人口、资源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。